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庆这样干
2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市委研究部署了我市2025年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措施。为此,我市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排查整治范围向支流延伸,据介绍,今年我市将重点完成涪江、綦江、阿蓬江等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计建成30条美丽河湖、50条幸福河湖,让老百姓畅享水清岸绿的生态福利。其次,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完成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150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等级,淘汰治理3.8万辆老旧车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蓝天白云成为群众抬眼即见的生活底色。全面落实耕地分类管理措施,持续推进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切实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余国东称,“无废”并不是说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通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减少、资源化利用率提高。通过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序推广竹木制品等塑料替代产品、完善废旧农膜有偿回收体系等,让更多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到2025年底,重庆将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000个以上。
近年来,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植物界“大熊猫”崖柏、银杉人工繁育野归成功,备受关注。今年,将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5万亩、国家储备林50万亩,持续发挥森林“绿色屏障”作用。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完成431处存量危岩隐患综合治理,保障三峡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我市将着力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完成“两江四岸”治理7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同时将高品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于6月底前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还将完成500个行政村社环境整治,新建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2000个以上,打造现代版巴渝“桃花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公共机构试点建设,发展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制造业整体向“绿”。实现“长江绿融通”系统与“绿效码”互联互通,力争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通过“碳惠通”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老百姓只要多乘坐公共交通、消费节能环保商品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励,将“衣食住行”中低碳元素转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重塑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生态治理系统
我市通过迭代升级生态环保数字化平台,拓展“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重点应用实战成果,例如,“巴渝治水”系统的监测感知点已达1.1万余个,水环境问题发现及解决时效由此前的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接下来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基本实现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此外,以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契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问题管控效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打表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集中攻克和解决一批成因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对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逐一梳理、分类施策,用实际行动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幸福账单”。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夏幸福全国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