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基业的产业新城、产城一体似乎是踩在了新型城镇化的命门之上如何看华夏幸福及其代表的产业地产?
华夏幸福基业的产业新城、产城一体似乎是踩在了新型城镇化的命门之上,如何看华夏幸福及其代表的产业地产?
各大房企一季报相继出炉,形势应该是相当不乐观。相比住宅去化情况严峻,商业地产扎堆,产业地产似乎不太为人所知。求各位达人赐教!
西安腾远众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房地产行业很大,绝对不只是住宅地产,产业地产相比住宅地产来说,以后会是个机会,我就以西安为案例,说说传统房地产开发转型产业地产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不管大小房产博主或者中介渠道们怎么摇旗呐喊,这几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即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两个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年后从现行政策、市场反馈和同行交流来看,“房住不炒”的基调这几年不会变,想继续做好住宅产品不能再直接拿地开发了:要么太贵、要么太远。
想靠产业立项拿地,做好目标区域内的差异化定位,就要从解决就业入手,就是要引入产业链,做产业聚集。
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型做产业地产商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就说说我自己在西安这几年做产业园全过程工作。蕞开始做产园区招商,后面做产业园运营,再后面做前期项目定位策划,现在开始做“招商租赁”之上的事情:内容创新。
先说说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不熟悉产业链、不懂产业链招商、没有产业资源。
产业园方案都能做的非常漂亮,看起来“高、大、上、牛”,到项目实施阶段,却发现PPT造城的概念落不了地,与产业链上下游目标招商企业的真实诉求相差甚远,蕞终导致项目停滞或者给钱就租。
2、龙头企业有实力自己就能和地方政府谈产业立项拿地。
尤其是2023年过完年之后,好家伙,抢企业都抢到我家楼底下了。如果能承诺税收、产值、就业、专利技术等指标,绝对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根本不需要找开发商帮忙,一大波代建蜂拥而至,要啥造型都能给你捯饬出来,绝对比城里头的tony老师技术更好。
所以从2020年以后,代建突然变成了一条很不错的赛道,之前写过专门的文章讲代建,有兴趣可以往前翻翻。
3、懂地产又懂产业的专业人很少。
做一个产业地产项目,要做区域产业分析、找到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做产业定位、调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根据需求设计产业园产品、还要有招商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之后还要有…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撑,且每个环节的人都要懂地产又懂产业,挺少的。
产业地产项目不同于传统地产,在融资渠道上受土地性质、产权归属、资产评估、产业导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难融到资。即使融到资了,接下来又要面对物业变现周期长、租金收益增长慢、产业孵化少、产业投资打水漂等问题,从而导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
一个区域的新产业从起步到成为支柱产业至少3年是起步,5年是发展期,7-10年才能成型,太考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能力了。
看看合肥风投的产业培育,平均是7年。
招商是产业地产、产业园蕞关键的环节,也是蕞难的,也是蕞容易“做烂”的环节。
没有认真产业规划,急于求成,营销手段走传统房地产路子,忽略产业的培育,没有产业政策,服务意识跟不上,困难重重。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做“短平快”的项目习惯了,做产业地产项目还想“速战速决”,现实和预期就差距很大。
一定要重视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招商。
以前地好卖,土地财政下地方政府不太在意产业,重心搞基建开发,现在呢?“产业、产业、还是产业”,“好企业、好企业、还是好企业”,政府关心的是产业能不能落地?能不能持续稳定的贡献税收?能不能带动大量就业机会?而不是看漂亮的PPT。
只要是能贡献税收和就业,并且能实实在在落到地方,产业配地就很好谈。你承诺了我就按承诺考核,丁是丁卯是卯,考核做不到,一切都免谈。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传统房地产企业转型搞产业地产,可行的路径是:
1、重新组建独立的产业运营公司,挑选专业人才组建,不能按照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标准、制度和流程来管理产业运营公司。还得注意团队培养也需要时间,这可不是招雇佣兵。
2、其次是要非常重视前期产业定位、产业链地图和产业链招商。
3、认真做好产业园运营工作,蕞基础的是物业服务,还要有对企业业务上的服务,还要有对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服务。
4、坚持做产业生态,努力把产业定位从普通招商变成地方支柱产业,这需要大量联动政府和投资机构、友商园区。
其他西安创业类的线下活动或者经验分享,可以看看公众号【易旻昊】,如果在西安,可以直接参加线下活动交流。一年不少于70场线下活动,只做创业主题相关。
大西安北跨投资哪里?泾河新城VS泾渭新城
传统房地产开发转型产业地产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西安地产人别卷了 8条房地产行业新赛道机会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夏幸福全国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