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结算收入额同比增421%华夏幸福一季度简报回应市场关切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山东 河南 湖北 广东 海南 四川 河北 贵州 重庆 山西 云南 辽宁 陕西 吉林 甘肃 黑龙江 青海 内蒙古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华夏幸福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外界对公司资金链等问题关注度持续不断。
2018年4月13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2018年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同比增10.19%至451.03亿元,销售面积同比增42.95%至345.15万平米。
作为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主要有两大业务收入,一是以PPP模式运作的产业新城,二是产业新城内的住宅项目。对于市场的担忧,华夏幸福2018年头部季度简报数据再次回应了市场关切。一季度华夏幸福产业园区结算收入额同比增42.1%至91.71亿元,房地产开发签约销售额同比增3.58%至352.45亿元,其他业务(物业及酒店等)同比增51.99%至6.87亿元,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地产化步伐加速。
环京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产业新城业务增长强劲
对于销售额,华夏幸福董事会秘书林成红曾在专访时表示,当前国家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环京市场调控成效卓著,环京整体地产市场步入健康平稳发展时期。“华夏幸福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合规经营,公司在环京市场纯住宅销售额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华夏幸福的主营业务为产业新城,产业发展服务成为公司立足之本。从收入数据结构看,不同于传统地产公司,产业新城业务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一季度简报华夏幸福产业园区结算收入额同比增42.1%至91.71亿元,房地产开发签约销售额同比增3.58%至352.45亿元,产业新城营收占比不断提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彰显公司的领先优势和产业新城模式的强劲动力。
林成红指出,产业新城模式下,公司对提前储备土地的依赖度不太明显。充分发挥PPP模式优势,减少不必要的大量资金占用,实行有弹性的土地储备策略。此外,目前环京土地储备中还有大量的工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等,是产业新城战略落地的有力保障。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加速回升融资底气
不断有传言质疑华夏幸福的现金流,对此,林成红表示,华夏幸福不存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整体良好。林成红坦言:“去年我们的销售和产出七成以上还是在北京周边。综合房地产调控及银行按揭收紧等因素,公司二、三季度的经营性回款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的销售和回款已明显改善,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亿元,带动全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回升。”
就外界极为关注的华夏幸福融资方面的问题,华夏幸福执行总裁、财务总监吴中兵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夏幸福的融资渠道丰富多样,节奏也比较合理,对于融资方式也在不断积极的探索,“我们认为融资渠道多样是好事,既有多样化的尝试又有融资聚焦。”
目前华夏幸福融资结构已经大幅改善, 2016年主要融资渠道中债券占据重要比重,公司融资渠道、方式持续改善,2017年主要融资来源为标准化的债券、园区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银行的贷款、保险资金的园区融资,融资结构相对合理,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上年6.97%降到5.98%。
吴中兵表示,公司受房地产融资限制政策影响蕞小,60%的融资依靠产业园区,如供热和市政收费权等,这是传统房企办不到的。
华夏幸福非京津冀区域产业新城经过几年的耕耘,逐步从起步期过渡至发展期。2017年更是华夏幸福的“异地复制”之年,新增签署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PPP项目协议21个,位于非京津冀地区的就有20个,其中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有5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有9个,成渝城市群1个,中原城市群5个。2018年,华夏幸福销售目标2100亿元,产业新城全国化布局得到的进一步强化,加之资金通衢,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夏幸福全国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