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地产系列第四课:厂房、产业园、仓库(上)
去年10月,华为在深圳龙华区低价拿地的新闻刷屏了很长时间。
2.98亿元,按计容建筑面积76万平算,平均楼面价392元/平;按占地面积51万平算,平均地面价584元/平。
自媒体普遍将这次土地出让解读为,深圳为了留住华为,故意以白菜价供地,下面这篇颇有代表性:
文章以龙华区近期的居住供地和两宗工业用地成交案例进行对比,认为华为拍下的这块地,按土地面积计,单价应该1万元/平以上,现在只卖580元/平,仅为正常价格的1/20:
且不说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对比有多么的滑稽,即使与近期成交的另外两块工业用地的对比,也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不明就里的读者,以为深圳厚此薄彼,中等规模企业拿地贵,特大企业拿地便宜。
无论是华为拿的这块地,还是上述自媒体对标的另外两块工业用地,都是底价成交。也就是说,它们的底价(按土地面积计)就差了20倍。
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底价的确定上,有很大的裁量权吗?上个世纪是,现在难,深圳更难。
《看透地产系列第二课:住宅(下)》中,给大家介绍过“勾地”的概念。开发商为了低价获得住宅用地,采用很多手段跟政府勾兑。但所谓的“低价”,也只是排除竞争对手,使得土地成交的溢价率(相对底价而言)接近0或等于0,而非人为调低土地出让底价。
同一块地,如果打算卖给别人,底价是1万元/平,那么打算卖给华为的线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建立了以标定地价为核心的“一套市场地价标准”,并采用智能化测算,减少人为干预:
所谓标定地价,就是设立一些标杆地块,确定标杆地块的市场价,然后将拟出让的地块对比标杆地块,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按照《修正系数表》进行折算,得出拟出让地块的出让底价。
在标定地价体系前,采用的是基准地价,一套依据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制定的价格体系。用股票估值的方法来类比,标定地价相当于市场法(可比公司法),基准地价(的初衷)相当于收益法(DCF)。实践中,用土地效益来定价越来越困难,基准地价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交易数据。
工业用地不比住宅用地,专用性很强,招拍挂就是走个流程,竞争并不激烈,普遍按底价成交。
也就是说,华为拿的地块,换了别的企业,比如中兴通讯去拿,也是这个价格。
那为什么看上去跟周边成交的工业地块差了20倍呢?
出让价格从来都是按计容建筑面积算的,而不是按占地面积算的。拿来对比的两个地块容积率高达6和7,而华为地块容积率只有1.5,如果按建筑面积算,华为拿地价格392元/平,而拿来对比的两个地块约2000元/平,只有四五倍的差距。
拿来对比的两个地块是总部用地+研发中心,都含有办公楼的性质,不是普通的厂房。根据《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附表》的规定,地价需要在一定权重上按办公楼的价格计算,而办公用途的土地价格比较高,接近住宅,整体地价自然被拉高。
,远非以上自媒体所说的1万多元/平。下图中,小编圈出来的就是市政府指定的标准工业地块,里面的数值就是单价:
华为拿地价格能比标定地价打五折,主要是用途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修正系数是0.5。
这并不是多难的事,拿来对比的两个地块,经小编查证,用途均限定于激光产业,也就是高端装备制造,也同样享受了0.5的修正系数。
1.我们知道,买房子收租是很不划算的,因为房子贵,房子贵的主要原因是住宅用地贵。既然工业用地的地价普遍很便宜,那么
2.由于大型工业用地或者产业园往往比较偏远,政府需要补足基建短板。但由于
直接卖住宅用地的话,由于远郊基建差、产业基础薄弱,也卖不起价。华夏幸福说,我帮你修路搞基建,钱你先欠着,欠到一定程度还没钱还,就拿几块住宅用地给我抵债。这时基建也修得差不多了,产业也有了(把外地企业引进当地产业园),住宅也能卖起价了。并且,由于掌控基建进度,拿地的时候,没有开发商敢与之竞争。如果你敢把我看中的地拿走,你开发的楼盘门前的路,十年都修不好,走着瞧。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夏幸福全国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